LOGO

www.szxgcc.org

你所不知道的兴国(三十九):京九铁路在兴国拐了个弯

弘扬苏区精神,传承兴国文化。从今天起,“深圳市兴国商会”官网将对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刊发——《你所不知道的兴国》专栏内容进行持续全文转发。

今天请看第三十九篇:京九铁路在兴国拐了个弯

1996年9月1日,一个让全国人民难以忘记的日子,京九铁路建成正式开通运营。9月2日凌晨1时零3分,随着火车汽笛声的响起,一列挂着“汕头—武昌”方向牌的168次列车徐徐开来停靠在了兴国站,那是第一列来到兴国的火车。兴国沸腾了,热切盼望火车,盼望与时代接轨的老区人民,燃起了鞭炮,唱起了山歌。上午9时50分,当“武昌—汕头”167次列车靠站时,兴国站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那天,兴国火车站人山人海,人人喜笑颜开。

早在1955年,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就曾提出“铸京九,振国威”的设想。周恩来总理在上世纪70年代就说过“赣南要通铁路,兴国也要通铁路”。党和政府对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大牺牲和重要贡献的赣南革命老区给予了特别的关爱。1992年,中央作出果断决策:1993年春开始建设京九铁路,用三年时间建成。

京九铁路为何在兴国“拐了一个弯”?当年京九铁路的走势有过两种设计方案,一种是途经万安,一种是途经兴国。走兴国,大概远了20公里,而且隧道多,但从经济的覆盖、辐射面等方面综合考虑,走兴国的优势更大,因为这个区域是铁路的空白,对国土开发、经济发展更有利,经过周密考察和充分论证,最终决定采用兴国方案。

走兴国的方案批复以后,兴国人民发扬苏区精神,以“创一等工作”的干劲,像支援红军、支援革命战争一样支援京九铁路建设。

为了配合铁路建设,全国各地铁路沿线的地方按惯例都设有“支援铁路办公室”。但兴国却例外,兴国县委、县政府于1992年10月15日发布了《关于严格控制占用铁路沿线土地的通告》,并成立了“兴国县铁路建设办公室”。把“支援铁路办公室”直接改为“铁路建设办公室”是兴国人民的一个创造,前者与后者体现着一个观念的转变,表达的是兴国人民在修自己的铁路,一定要全力以赴建设好。

为了配合铁路建设施工,兴国县首先把群众的宣传工作做好,做到位,并从实际行动中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从而消除了施工单位与群众的利益矛盾和纠纷。群众没有想到的,政府先想到。比如道路问题、涵洞、桥梁问题,只要方便群众的事情,都事先设计好,解决好。所以,群众相信政府,相信干部,积极配合拆迁、土地征收,没有发生过一起信访事件。京九铁路兴国段从1993年开始动工,在铁路测量、检测的时候,铁路的勘察部门立了很多标志——“小红旗”,三年以后铁路建成时,兴国境内将近50公里内没有少一杆红旗。无论这个杆子是在老俵的家门口、门庭上,菜地里、池塘边,还是在老俵的茶山上,没少掉一根,50公里的勘测线上一路红旗飘扬。不仅如此,兴国人民还箪食壶浆慰劳“铁路大军”。不要政府动员,工程到了哪家,哪家老俵就主动地给工地送茶,送果点,还主动邀请工程技术人员和修路工人到家里吃饭。面对真诚的兴国人民,铁路建设者们非常感慨,他们说:兴国是真正的盼望铁路,兴国人民对我们太热情了!把铁路建设者们当作自己的亲人。

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铁路实现了全线通车。居住在北京的老红军、老干部特意乘坐京九铁路第一趟客运列车回家乡,火车一到兴国站,欢迎老红军的鞭炮声,惊天动地,震耳欲聋,老红军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泪水是为兴国人民圆了火车梦而流,是为革命老区得到回报而流,是为大京九拐了一个弯,把兴国拐活了而流!在场的记者抓住机会采访老红军,第二天,人民日报、江西日报出现了一则标题醒目的报道:“大京九拐了一个弯,老红军流了三次泪”。

无独有偶。2019年,昌赣高铁再次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拐了个近90度的弯,把对革命作出巨大牺牲的兴国县纳入中国高铁版图。两次“拐弯”,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兴国老区人民的关心关爱。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