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苏区精神,传承兴国文化。从今天起,“深圳市兴国商会”官网将对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刊发——《你所不知道的兴国》专栏内容进行持续全文转发。
今天请看第二十七篇:海瑞:兴国施政传佳话
海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十二月任兴国知县,在兴国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在兴国留下许多佳话。
《赣州府志》载:“海侯松,知县海瑞,课民于县南植松,以护水口,号‘万松坝’”。那是嘉靖四十二年初夏,接连几天大雨,县衙对岸的春口坝已是汪洋一片。看到眼前的一切,海瑞忧心忡忡,坐立不安,急匆匆地冒雨来到竹坝村,同该村村长商量筑坝植树之事。
雨过天晴,海瑞组织官民一起筑坝,不少老百姓自发前来参加劳动。很快,一条宽大、结实的堤坝筑成了。海瑞还派人在坝上种下万棵松树。兴国百姓称此为“海松坝”。清代王思轼所写《松树歌》就是赞颂海瑞。
同年,端午节过后,海瑞来到宝成乡的迴龙村,他看到田野水稻正抽穗扬花,可田里却滴水全无,土地龟裂。他察看地形后,传唤当地里长,建议修一座陂塘,抬高水位,再修水渠,浇灌受旱的田地。第二天,海瑞亲自率领迴龙村村民们围堰筑堤。接着,他又亲自踏勘设计,顺山势开凿出一条长十余里、能浇地数百亩农田的水渠。迴龙人将这座陂命名为“海公陂”。
同治版《兴国县志》卷二十二记载:原兵部尚书张鏊的侄儿张魁来兴国购买木材时,挟势诈财,引发纠纷。海瑞将他们捉拿归案张鏊出面求情,海瑞断然拒绝。张鏊又四处活动,赣州府的官员慑于权势,对张魁、张豹作无罪释放。面对权势压顶、法度徇情、是非颠倒,海瑞毫不畏惧,据理力争,向上申奏,送上确凿的罪证,要求重新审理此案,终将张魁、张豹按律处置,为民伸张正义,震慑了当地豪强劣绅。
海瑞面对兴国贫富家庭田赋比例悬殊的难题,他决定重新丈量土地,平均徭役。他所挑战的是整个社会的陈规陋习,这必然会触及既得利益者,引起同僚和上司不满,疯狂报复。然而,他无所畏惧,大胆革旧鼎新。他一方面重新调整派征粮银数据,重新公平合理地分配田赋、徭役数额,县衙冗费无不裁革,冗官亦大量裁减。另一方面,经过调查研究,撰写与上报《兴国八议》,其核心是革除积弊,安定民生。
嘉靖四十三年(1564)十月,海瑞调任京都,任户部云南司主事。海瑞治兴时日虽短,但他勤政为民的情怀,刚直不屈的精神深受兴国百姓的爱戴。海瑞离开兴国时,万人空巷,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乡亲们扛着“万民伞”以及书有“瑞蔼四海”的旌匾依依送行。后兴国百姓又建“海公祠”“学海堂”来纪念他,“海青天”的故事在兴国大地永久流传。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