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兴国商会讯:在大家的印象中,兴国,是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烈士县、红军县、将军县。但有人并不知道,兴国,还是著名的山歌之乡、堪舆圣地。
2017年6月3日一早,参加兴国红色之旅的副会长钟涛、萧文全秘书长、欧阳瑞伟副秘书长、理事付林华、会员廖海艳、张丽君、陈振伟、黄辉、副秘书长李昕潼等人在钟涛副会长朋友兴国县交警大队谢光星中队长的引领下,从县城出发前往三僚村。一路上细雨濛濛, 远处群山在云雾的笼罩下,如梦如幻,如仙如境。
三僚村位于兴国县梅窖镇境内,距离县城67公里。其实,在海外客家人的心目中,兴国三僚村的名气远比赣南大得多,他们把三僚誉为“堪舆文化的发祥地”、“中国风水第一村”。
声名远播的三僚村吸引了纷至沓来的海外客家人,他们千里迢迢走进三僚,去探索那块土地上的神奇和奥秘;寻觅先人们的踪迹履痕。
三僚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的风水发展史。导游介绍说:唐僖宗坤符18年(公元880年),原朝廷金紫光禄大夫、司天监正、风水大师杨筠松先生,又号杨救贫,为了为其门徒曾文讪、廖瑀寻找一块吉壤世代定居下来。他们踏遍大江南北,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三僚村找到了他们理想的风水宝地。杨筠松和他的两个弟子就在盆地的中间搭起茅棚住了下来,著书立说。
因一人一座茅棚,茅棚为“寮”,故称“三寮”,后取意人丁兴旺改“寮”为“僚”,从此“三僚”地名沿用至今。三僚是中国风水文化发祥地之一,中国风水学的杨、曾、廖、赖四大祖师中的前三位都出自三僚,第四位的赖布衣也是从三僚继承衣钵。在三僚,杨筠松将中国宫庭御用的风水术散播民间,大行于世,为民造福。据明·嘉靖董天锡编撰的《赣州府志·人物志》记载,廖、曾两姓都从宁都徙居兴国三僚,“盖两家冢宅,皆筠松所卜而贻之谶云”。传说曾文辿当年发现三僚时,因其地前有巨石如印章,后有杉树如伞盖,他告诉杨筠松:“这是一个好地方,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华盖遮荫,代代能文武,世世好为官。”杨筠松却当即断言为:“前有罗经吸石,后有包裹随身,住在这里,子孙世世代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
相传由于杨筠松忍不住泄露了天机,因而使他没能留下后人,但他的两个徒弟却从此在这大山深处繁衍不息,替人看风水成了世世代代三僚人的谋生祖传技艺。自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历朝,明师迭出,其中白衣承诏,由皇帝钦封为钦天监博士的风水师就达36人,国师24位,名师72位。北京故宫、天坛、明十三陵、清东陵、明长城九镇等都是三僚风水先生堪择选址。明朝国师廖均卿,明十三陵就是由他勘择的。这里,一共安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此后,北京故宫大皇城的勘测也出自于他的手。他因此被皇帝以四品职衔供养。
进入三僚村的地界,首先就感到地理环境的神奇。村庄地处一东西走向山谷中,北部、南部和西部均有高山环绕。北部的山叫后龙山,当地人叫蜈蚣山,缘于该山的山脚有许多像蜈蚣腿一样的小山坡,也有人叫虎背山,缘于此山山脊似充满力量的虎背。南面的山要高于北面的山且陡峭,似一座屏障保护着三僚村。更为奇特的是,在村口还矗立着一座形似罗盘形的山,这座山人称罗经石,当地人称作罗盘山,似风水先生常用的罗盘。
大家参观了杨公祠,二000年建成的杨公祠是这是由福建的客家人赞助并施工的,从外观上看其造型十分豪华壮观,外墙全是青石雕刻,正面墙壁刻满了浮雕,内容是杨公著书、出游、进政、考风水的四组大幅浮雕,仰视中呈现出立体化的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人物下面以“山清水秀、江山多娇、群峰叠翠、玉溪春色”为题的四幅风景雕刻中的山水花鸟、亭台楼阁,其细腻逼真的工艺也让人叹为观止。三僚的地形还酷似一幅阴阳太极图形,曾屋村、廖屋村分处在指针的两边,就象太极图形中的两仪。廖屋村就处盆地的东端。时光流逝,千年不复。只有耸立在三僚廖氏后龙山上的那棵九尾杉见证着三僚历史上的兴衰嬗变。据清光绪元年重修的《僚溪廖氏族谱》记载,九尾杉树龄有1120年,传说是风水宗师杨救贫在三僚留给世人唯一的真迹。
作为中国风水圣地的三僚,自然会有许多风水作品。我们兴致勃勃的参观了三僚村代表性的风水作品龟蛇相会、曾氏砂手、蛇形祠、虎形墓、七星池等。
流经三僚村的河流叫僚溪,由西向东流。僚溪的上游有两条小溪,一条从北山蜿蜒而下,溪水浑浊,一条从南山曲折而来,溪水清澈透亮,用此水所做豆腐鲜嫩无比。
中午,大家品尝了极具特色的三僚豆腐宴,风水文化的韵味与豆腐宴的美味融合在一起,在欢乐的气氛中,我们结束了愉快的风水探秘之旅。
深圳市兴国商会,你我的商会,我们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