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www.szxgcc.org

你所不知道的兴国(四十三):兴国特色美食寄乡愁

弘扬苏区精神,传承兴国文化。从今天起,“深圳市兴国商会”官网将对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刊发——《你所不知道的兴国》专栏内容进行持续全文转发。

今天请看第四十三篇:兴国特色美食寄乡愁

“鱼丝打底煮碗汤,鲜滑爽嫩味道长;倒蒸薯干甜又软,夜夜梦里想家乡”。这首广为传唱的兴国山歌,道出了客家儿女思乡恋土、热爱家乡的情怀,寄托着兴国老表浓浓的乡思乡愁。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兴国境内丘陵起伏,河网密布,在“七山一水一分田”的独特地理环境下,客家先民们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于“半年瓜菜半年粮”的窘迫环境中艰难度日,由此衍生出独具特色的兴国客家饮食文化。而鱼丝和倒蒸红薯干,就是其中最为靓丽的特色“名片”。

“兴国鱼丝”主要产自兴国县城周边,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相传,早年间,兴国的母亲河潋水满江竹排木筏,排工们乘江而下,在下游繁华的商埠码头流连忘返,让家中妻儿子女日夜悬望。有一年,一位排工的妻子,用鱼肉和番薯淀粉为原料,以粉干的样式,精心烹调出鱼肉粉丝,丈夫出门时,煮了一大碗为他饯行。排工吃着鲜美嫩滑的鱼丝,赞不绝口,问起菜名,妻子含情脉脉地说:“郎行千里牵奴心,这菜叫‘与你相思’”。妻子的良苦用心,深深触动了排工,勾起了他的缕缕乡思,像长长的鱼丝一样,缠绕在心头。那一年,这位排工早早地带钱回家,让左邻右舍盼郎归的女人们很是羡慕。“与思”与“鱼丝”谐音,这寄托着浓浓乡思、饱含着祝福期盼的“鱼丝”,便成为兴国客家人的一道特色菜。直到现在,兴国民间还保留着煮一碗鱼丝、煎三个荷包蛋为亲人出门饯行的习俗。兴国鱼丝水煮、凉拌、油炸皆可,食用方便,易于储存,而又有着独特的家乡风味,每当游子回乡之时,总免不了要带上几包鱼丝,以寄托思念故乡之情。

“倒蒸红薯干”是兴国传统的名优特产,遍布于城乡各地,其中,又以茶园乡、高兴镇所产最负盛名。它始于何时,己无从稽考。坊间传说,明朝中叶海瑞出任兴国知县时,经常轻车简从,深入乡间体察民情。为了不扰民,他自带晒干的番薯白片做干粮,放到村民饭甑里蒸一下再食用。不料,反复蒸过的番薯片变得金黄透亮,又软又韧,香甜可口。消息传开后,家家户户如法炮制,流传至今,成为兴国地方的一道特色美味小吃。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第三次反“围剿”时期,茶园、高兴一带的村民,把花生、倒蒸红薯干等食品送给前线撤退下来的红军战士和伤病员,供他们食用。而有着“红土地上的望夫石”之称的茶园乡教富村妇女池煜华,把“倒蒸红薯干”作为最珍贵的礼物带到前线,送给当红军的丈夫李才莲,激励他英勇杀敌,成为了千古佳话。类似事例,又为“倒蒸红薯干”注入了一抹靓丽的红色元素。

这些舌尖上的文化,不仅承托着兴国儿女浓得化不开的乡愁,更蕴含着深刻的客家文化内涵。鱼丝,体现的是热爱家乡、不忘根本的情怀;倒蒸红薯干展示的是勤劳节俭、艰苦创业的品性。斗转星移,春秋代序。而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鱼丝和倒蒸红薯干己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在城乡超市的货柜上,各种品牌的原生态手工产品、工业化生产的鱼丝、红薯干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小小的名优土特产,成为了带动老区人民乡村振兴的新产业。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