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www.szxgcc.org

你所不知道的兴国(三十五):兴国籍开国上将萧华创作了长征史诗《长征组歌》

弘扬苏区精神,传承兴国文化。从今天起,“深圳市兴国商会”官网将对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刊发——《你所不知道的兴国》专栏内容进行持续全文转发。

今天请看第三十五篇:兴国籍开国上将萧华创作了长征史诗《长征组歌》

1965年,共和国最年轻的开国上将萧华,创作了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之一的《长征组歌》。

二〇〇四年十月,《长征组歌》回到家乡赣州演出。(资料图片)

1964年2月,积劳成疾的萧华将军来到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疗养。其时,全军各部队正紧锣密鼓,筹备长征三十周年的纪念活动。对于二万五千里长征,萧华始终认为,那是中国共产党人最珍贵的历史遗产,讴歌长征,他早有冲动,只可惜公务繁忙而无暇动笔。而今,终于有了一次艺术尝试的机会。于是,他雄心勃勃,打算在舞台上展现一个全景式的长征。创作前他反复重温了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以及《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著作,用其中关于长征的精辟论述,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他认真吟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等有关长征的诗词,充实丰富创作灵感。由于萧华长于诗词歌赋,到杭州后,又集中精力大量阅读了唐宋诗词中的名家之作。中国古典诗词的凝练、概括、含蓄的表现力以及优美的格律和高度的形式美,对萧华启发很大。经过一番思考,萧华决定用组诗的形式来表现长征,诗歌这种形式,可以用丰富的思想共情,凝练而有韵律的语言,更集中、更概括、更形象地表达长征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在具体创作上,根据舞台表现通俗性的要求,确定了总体创作原则:有一定的格律,但又不囿于格律。最后,他确定采用一种新的体例,即“三七句、四八开”的格式,就是每段诗歌用4个3字句、8个7字句,共12行68字组成,一诗一韵,押一个统一的韵脚。这种形式,既有严格统一的格式,便于记忆朗诵、谱曲歌唱,又较旧体格律诗自由,不受平仄、对仗的严格限制,能够用通俗简练的语言,表现丰富深刻的内容。找到了组诗的形式,萧华又按照长征的历史进程,从极其复杂的斗争生活中,选取了12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安排了组诗的整休结构。这就是:告别,突破封锁线,进遵义,入云南,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大会师,会师献礼,誓师抗日。

2002年6月,因兴国将军馆陈列征集资料,萧华夫人王新兰介绍了《长征组歌》的写作情形。她说:“萧华写长征组歌时,不知道掉了多少眼泪。有些段落,如告别、进遵义、过雪山草地、报喜等,就是一边流泪一边写的。想起长征中那样的艰难困苦,牺牲了那么多的好同志,怎么能不难过呢?遵义会议确立了毛主席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终于历尽艰险,战胜敌人,三大红军主力在陕北大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想起这些,又怎么能不高兴呢?难过、高兴,都会使人流泪的”。

萧华把12段组诗写成初稿后,把总题目借用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第一句,将组诗取名为《红军不怕远征难》,组诗完稿后,及时分呈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周恩来总理第一时间仔细阅读并打电话给萧华:“萧华同志啊,你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为子孙后代做了件大好事,我谢谢你”。1964年11月中旬,萧华通过总政文化部将为长征组诗谱曲的任务交给了总政歌舞团团长时乐蒙和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团长晨耕,分别组成《长征组歌》谱曲创作的两套班子,并形成鲜为人知的两种版本。这两种版本,一个是由总政歌舞团创作并演出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一一表演大合唱》,简称“总政版”;另一个是由战友歌舞团创作、后来摄制成彩色舞台艺术片并广为传唱的《长征组歌一一红军不怕远征难》,称为“战友版”。战友版的《长征组歌》作为普及作品,由战友歌舞团排演、推广,为观众喜闻乐见,流传甚广。

《长征组歌》在创作、排练、演出过程中,得到了周恩来、邓小平、贺龙、罗瑞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北京军区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指导。

1965年7月1日,《解放军报》全文发表了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接着,《解放军文艺》7月也首篇登载。

1965年八一建军节,《长征组歌》在北京正式公演,连演30余场,场场爆满,观众反映之强烈,为建国以来音乐会所罕见。此后,《长征组歌》又在上海、广州等地,并远赴罗马尼亚、苏联、阿尔巴尼亚、日本等地演出,产生强烈的轰动效应,成为红色经典的代表之作,历久不衰。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生前曾17次观看《长征组歌》,能一字不落地唱出全部歌词,甚至在他生命弥留之际,他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找一盘《长征组歌》录音磁带,让我再听一次”。可见,《长征组歌》已超越了音乐、诗词的范畴,成为了老一辈革命者一种追思往昔的英雄情结,激励新一代缅怀先烈、英勇奋进的战斗号角。

《长征组歌》已演出千余场,历演不衰,代表了当时音乐创作的最高成就。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