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www.szxgcc.org

你所不知道的兴国(二十九):兴国:“三程”过化之地

弘扬苏区精神,传承兴国文化。从今天起,“深圳市兴国商会”官网将对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刊发——《你所不知道的兴国》专栏内容进行持续全文转发。今天请看第二十九篇:兴国:“三程”过化之地

在兴国县潋江书院内,有一座红石砌成的牌坊,四柱三门,精雕细琢,很是雄伟。牌坊外刻“平固侯第”,内镌“三程过化”。每当游人至此,总要问“三程过化”究竟是什么意思。

“三程”,指的是北宋年间在兴国做过县令的程珦以及他的两个儿子程颢、程颐,父子三人是中国历史上有着深刻影响的“程朱理学”奠基人。“三程过化”,即是说这里曾经是“三程”推行礼仪教化之地。

据史书记载,程珦(1006-1090),河南洛阳人,原名温,字君玉。后改名珦,字伯温。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程珦带着年仅13岁的程颢、12岁的程颐一起来到兴国,出任县令。当时的兴国“狡民”“善为赝卷,争人田,夙称难治,前令欲以威慑之,多未驯”;尤其是县邑东北的衣锦乡一带,更是难以管束。原来,程珦之前的县令,大多采用严刑峻法,以高压态势,冀图达到威服的目的,其结果却适得其反,反而加剧了矛盾。程珦到任后,采取安抚的办法,对衣锦乡与其他地方一视同仁,赋税均等,很快就平息了当地的民怨。

程珦“慈恕而刚断,居官临事孜孜不倦,温恭待下,率以清慎”,所以他的属下从不敢贪污、懈怠和骄纵。治县期间,他积极推行礼义教化,毁淫祠,建县学,办书院,兴“义学”。一时间,兴国地方礼仪渐兴,尊师重教蔚成风气;政通人和,百业俱兴,人民安居乐业。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狱空者岁余”。后世县志称颂道:程珦治兴“惟时政教大洽,人文特盛”。

程珦特别重视人才的培养,而且身体力行。其时,满腹经纶的“濂溪先生”周敦颐正在南安(今大余)为官,可惜因年轻尚轻、官卑职小而不受重视。程珦打破门第观念,与他结为朋友,还特地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拜他为师,兄弟俩遂学业大有长进。程颐十八岁时就上书宋仁宗,建言“天子黜世俗之论,以王道为心”。兄弟俩创立的“天理”学说,被称为二程“洛学”。而程颢、程颐与周敦颐三人,也被尊崇为“程朱”理学的一代宗师。

程珦在兴国为官时间虽然不长,但成就斐然,兴国人民很是怀念程氏父子。不仅建起了“三程过化”牌坊,在县城南门外建了一座“三程祠”;还把潋水流经城南的一段叫做“程水”,江边耸立的朱华宝塔,也称之为“程水塔”,足见人们对“三程”的尊崇和怀念。尤为值得称道的是,经“三程”倡导、教化而形成的“崇文尚武”习气,深刻地影响着兴国数百年的历史。其后,兴国地方代有才人出,特别是土地革命以来英才迭出,涌现了袁玉冰、姚名达、萧华、陈奇涵等为代表的兴国英杰,也就不难理解了。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

关注微信公众号